作者/Annalise
编辑/Celia
前两天跟朋友吐槽:“唉,放假前简直忙的要吐血,感觉自己熬不到过年了!”
朋友却一脸云淡风轻地对我说:“不要慌,我每次觉得上班痛苦时,就会假装自己是个演员,在演一部职场剧,这样就觉得工作有趣多啦。”
这是什么神奇的操作?
听得目瞪口呆的我立刻去寻求科学的解释,发现原来朋友在无意中运用了心理学上的“蝙蝠侠效应”!
01.
换个角色代入工作,
你可能会更高效!
由儿童心理学家RachelWhite带领的科研团队()做过一项著名的“蝙蝠侠效应”实验。
研究者招募了一批4岁和6岁的儿童,孩子们可以选择完成枯燥且冗长的任务来换取“小帮手”的称号,也可以中途休息一会儿,玩iPad上的游戏。研究的目的是测试孩子们的毅力(Perseverance)。
实验被分成了三组:
自我沉浸(Self-immersed)组——孩子们需要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询问自己:“我努力完成任务了吗?”第三视角(Third-person)组——孩子们被要求站在旁观的视角来向自己提问:“xxx努力完成任务了吗?”模范(Exemplar)组——孩子们需要想象一个勤奋努力的角色,例如蝙蝠侠,将自己代入角色,甚至披上蝙蝠侠的斗篷,提问自己:“蝙蝠侠努力完成任务了吗?”模范组的孩子是三组实验中最有毅力的。截图自White,R.E.,Prager,E.O.,Schaefer,C.,Kross,E.,Duckworth,A.L.,Carlson,S.M.().The"BatmanEffect":Improvingperseveranceinyoungchildren.ChildDevelopment,88(5),–.
实验结果发现,模范组的孩子在三组实验里进行任务的时间最长,抵御游戏诱惑的能力最强。假装自己是蝙蝠侠,对努力完成任务有奇效!
02.
为什么变成蝙蝠侠,
我们就拥有了铠甲?
在上述实验中,“蝙蝠侠效应(TheBatmanEffect)”的本质是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自我保持距离法(Self-distancing),指的是让人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