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好理科,就要先学好数学,甚至可以说,数学不好的人,理科一定不好。而且数学是一门很特别的学科,学数学就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来。
如果之前的知识没有学会,学后面的知识的难度将会提升,而随着难度的不断提升,又不弥补之前留下的“坑”,孩子们将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到最后会产生厌学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
可能很多家长都碰到过这种情况:孩子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经常会获得满分,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加,部分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增反降,而有的孩子的成绩还不断地增加。
尤其是孩子们上了初中,有时候一次考试下来,成绩会差几十分;等上了高中,更是会离谱地增加到了一百分,而孩子们更会怀疑自己:我是真的不如别人吗?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人与人的智商不同,还有的人会说是因为孩子们学的知识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但为什么其他的孩子总能掌握所有知识点呢?。
在一次专业权威智商测试中高智商的人(获得分数大于等于)的概率为2%,因此,高智商的人确实存在,但数量都是极少的。大多数孩子们的智商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当然,也有的人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学习方法和孩子们对学习的态度上,这种说法也博得了很多宝妈的赞同。其实,《论语》中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由此可见,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就意识到了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孩子们学好数学,就应该从小培养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当一个学生做出了其他学生都不会的数学题时,其他的学生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并说“哇!你真是个天才!”但人们知道的只是那个学生做出了他人做不出的题。
如果人们知道,那个学生每天废寝忘食地学习,做过的卷子加起来可以装一麻袋,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地羡慕了,取而代之的,是从心底发出的敬佩。
第一个荣获菲尔茨奖的华人科学家丘成桐教授认为,世界上并没有天才,只有那些愿意吃苦的人,并且提出成功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智慧,而是勤奋。
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有的孩子那么努力数学成绩还是这么差?其实,这并不是孩子智商的问题,而是看孩子愿不愿意主动去学,以及是否愿意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而丘成桐教授也曾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中国孩子学数学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高考。
中国的孩子其实从三四岁就开始接触数学了,但家长确不断地给孩子灌输一种学习就是吃苦,以及一定要拿高分的思想。其实家长也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有个好的未来。
但这不但不会让孩子学好数学,反而会让孩子在这种压力之下产生一种厌学的心理,甚至在潜意识中排斥数学,家长们应该做的是不断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可以已学习为乐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
丘成桐认为,智商不是影响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因素,而是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而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而是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抓起。
著名数学家谷超豪推荐的这套《给孩子的数学三书》,针对中小学生设计,它巧妙讲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融为一体,传递给孩子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重在帮助孩子全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马先生谈算学》讲诉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收集了多道提米加以解释,并收录学习算学的态度,思索问题的途径,探究题目间的关系和变化,便于观察和思索,使算术更贴近实用。
《趣味数学》收录都是作者(著名数学家刘熏宇)从日常生活中拾来的文章,让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枯燥、繁难的数学题材和算法都经过他巧妙地书写,都变成趣味丰富令人爱读的文字了。
《数学的园地》本书系统地说明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他们的运算的基本原理。经过作者的巧妙手法写出,只要学过初等代数和几何的人,就会很轻松、毫不费力的读完并掌握,该书完全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重要自学书籍。
孩子数学成绩与数学思维都是他未来迈进更高学府的重要能力,数学并不是难以攻克,掌握方法、开通思路、融会贯通很重要。
原价三本限时特价79,有需要的父母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