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测试分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们的脑子够用吗对于大脑,我们有多少
TUhjnbcbe - 2023/10/7 17:22:00

动物的行为主要取决于本能,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相反,人类能够做出选择,也必须做出选择。这既是人的特权,也是人的重负。——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先驱卡伦.霍妮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常识:比如女性普遍存在“一孕傻三年”、女性既看不懂地图也不会停车、男性富含暴力因子又特别扛不住疑难杂症……事实真是如此吗?对于大脑,我们又了解多少呢?没关系,对此的所有疑问,《我们的脑子够用吗》这本书,将会告诉您所有稀奇古怪的脑知识。

在书里,来自剑桥大学的亚历克斯.威利特和珍尼佛.巴内特两位脑科专家,将带领我们坐上脑的时光机,了解脑的前世今生、优越性能和在事故下的出色表现,展望脑的可观前景,以此来告诉我们,人类拥有在极其多样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伟大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完全可以传承下去。

读了这本脑洞大开又趣味十足的科普书之后,也是令我茅塞大开。下面,我将从大脑萎缩、大脑受损、大脑保护几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消除那些我们对于大脑的诸多误解,为大脑这台精密的“仪器”正名。

岁之后我们的大脑开始萎缩,事业也会一路下滑?

正如我们所期望的,能从经验中受益,或与逐渐积累的信息相关技能,达到巅峰的年龄相对较晚……相比之下,就那些依赖于原始处理能力而非经验的技能而言,越年轻的成年人得分似乎越高。

《我们的大脑够用吗?》作者说了一个不大让人开心的消息:从35岁左右开始,我们的脑就开始萎缩了。

有些人可能因大脑变小而感到担心。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两位哈佛大学研究者乔舒亚·哈茨霍恩(JoshuaHartshorne)和劳拉·杰米(LauraGermine)做出了一个关于认知能力的探索。他们获取了近名志愿者的各种类型的认知分数,同时检测了他们能发现的各类认知功能的巅峰年龄段。

结果显示,鉴于专业领域不同,爱因斯坦的智力水平很可能在20多岁时已经达到巅峰,而莎士比亚的认知能力则可能保持不断进步,直到生命尽头。

怪不得,很多科学家在年轻的时候就崭露锋芒:特斯拉发明交流电发电机时,是24岁;爱因斯坦26岁发表狭义相对论;爱迪生研制灯泡成功时,也是年仅32岁。

而文学大家,在多年的磨练下,文笔愈发成熟,作品也越来越打动人心。老舍37岁的时候写《骆驼祥子》;莎士比亚在37岁的时候创作出《哈姆雷特》;马尔克斯快40岁时写了《百年孤独》;杨绛先生在91岁高龄完成《我们仨》的创作并校对修缮完,一百岁还在笔耕不辍。

这些科学家、文学家的成就很能说明问题:物理、化学甚至电子科技这些需要年轻的思维和快速地反应来体现大脑巅峰时刻的水平,文学、绘画、摄影、设计、书法等专业,人们大脑认知水平的发展还是在稳步上升中的。

02大脑不再完整就不能正常使用?

有些人因为别的原因进行脑扫描时,忽然发现脑中缺失了一小部分,而此时他们已经带着缺陷生活很多年了……即使缺失了重要部分,脑也能适应得很好。

如果我们的大脑没了,会发生什么?

年,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刊登了一个神奇的案例。医院体检的时候,医生发现,他的大脑中充满脑脊液。大部分该有的脑组织,全被脑脊液挤压的薄如纸片,当时的主治医生这样形容:“整个大脑基本上完全不存在了。”

然而,这个没有了大脑的人,生活和常人无异:智商测试结果为75,虽然比常人低,但也不至于有智力障碍,也就是像郭靖一样憨憨的。这个案例违背了我们对大脑受损后果的所有认知。

医学上还有另一位无脑人,比法国这位公务员还要令人震惊。这是谢菲尔德大学的数学系高材生,大脑和上例一样,基本上被脑脊液挤压的消失了。但是,这位学生不仅生活正常,智商还高达,取得了名校的数学系学位。

有的人失去部分大脑,生活则产生了严重影响:比如著名的盖奇案例,车祸后切除小部分大脑,结果盖奇终身都失去了长期记忆。

为什么这两个干脆整个大脑都没有的人,反而一点也看不出异常?后来,科学家们发现,其中的关键在于:“受损过程的时间长度”。

上面提到的两个“无脑人”,脑脊液都是从幼年开始逐渐出现,大脑的受损是一点一点发生的。其他仍存在的大脑组织有足够的的时间去适应,甚至在剩下的脑组织当中寻找到替代。而盖奇案例当中,脑部损失是没有任何反应时间的。

这个发现就被成为大脑的“神经可塑”(Neuroplasticity):我们的大脑终身都有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会根据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的变化修改自己。大脑的可塑性比我们想象得要牛多了。

03如何让脑健康地面对衰老,我们只能束手无策?

我们在此提出两条最成熟的建议:其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脑硬件的持续损害,主要通过尽可能地保持其血液供应;其二,尽可能地优化脑软件的运转。

如何让脑健康地面对衰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身体和心理的活跃性。

1.充足的睡眠

我们常说自己的脑子不够用,其实是因为大脑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

睡眠对脑功能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很多实验研究表明,在学习新的事物、体验新的事件或练习新的技能之后,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

研究睡眠与昼夜神经关系的西蒙·凯尔博士指出:睡眠缺失确实会降低包括警觉、持续注意力、工作记忆等方面的认知能力。而睡眠缺失后的补觉行为,并不能完全恢复大脑性能的衰退。

也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睡觉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越来越碎片化,这也让一部分专家推测,这可能解释了健康老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存在的认知功能的部分衰退。

我们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过好生命中的这个三分之一,显得尤为重要。

2.适当的运动

我们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为了支持脑,保持生理上的活跃性,运动确实是优化脑健康的主要驱动力。

《我们的脑子够用吗》一书中也在不停地强调运动的重要性。有一项研究随机抽取了75名平时不太运动的年轻人,让他们在4周内进行不同程度的身体锻炼。结果,4周时间里锻炼越多的人,记忆力提高的幅度也越大。

心血管健康与脑健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很明显,经常锻炼的人患脑疾病(包括中风、痴呆和抑郁症等)的风险较低。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体育锻炼可以促使认知功能的短期改善,也有助于脑的长期健康。

3.终生的学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何优化大脑的软件运转呢?学习新语言、乐器、尝试其他智力挑战活动等,都能够提高思维的活跃度。大量证据显示,那些受教育年限长、从事高认知工作等有挑战性职业的人,受到脑衰退和患痴呆症的风险更低。

“终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了我们的认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对于延缓大脑的衰退,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结语:

在每一个时代,随着新机会、新技术和新环境出现,我们失去一些脑功能,随之获得其他脑功能。例如,我们失去了地图阅读的技能,却获得了使用卫星导航的能力;技能发生了变化,但仍然非常有用。过去年的变化速度不是线性的,它几乎呈对数级别增长。因此,虽然无法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毫无疑问,我们都会适应的。终有一天,他们或许能从这种技术中受益。技术也可能反过来促使脑进行有益的调整。——玛姬·亚历山大

玛姬·亚历山大女士的这段话是对于脑的未来最好的诠释。尽管对于未来的人类究竟还需要多少脑子这个命题来讲,人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尽管有些悲观主义者会认为这完全取决于进化的选择。

我们只需要认清脑的前世今生,了解人类拥有在极其多变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有所变化,但它无论怎样都会得以传承,陪伴我们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守住一个又一个独特的“自己”。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的脑子够用吗对于大脑,我们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