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甜甜不爱看书,我买了很多绘本,她都是拿来玩,对书里面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啊,哎,真是郁闷。”这是一位朋友给我的留言。
我们一直以为孩子不爱看书、不爱阅读,是因为孩子没有用心,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从脑科学角度来说,孩子不爱阅读,是正常的,有科学依据。
科学家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
每个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爱阅读、看读书的,要经过长时间文字的刺激或者训练,让大脑的生理结构发生改变,让大脑升级成为“阅读脑”,孩子才会爱上阅读。
“阅读脑”和“非阅读脑”,区别在哪里?
通过实验证实,这两种人之间的大脑生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选择了6个家庭共12个女孩,每组家庭的两姐妹成长环境、社交活动相似,各方面都相仿,唯一的差别就是,姐姐没有接受过教育,而妹妹受过教育。
对这6对姐妹进行了大量的测试,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观察这些孩子的大脑激活反应。
最后发现,受过教育的妹妹们的胼胝体后部更厚。
胼胝体是什么呢?它主要连接左右大脑半球,它的增厚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使大脑更灵活,处理信息更快。
实际上,不仅如此,拥有“阅读脑”的人,他们的“文字盒子区”在对文字刺激反应和处理过程方面越强烈、越迅速。
“文字盒子区”,其实就是我们大脑里专门处理文字信息的脑区。这块脑区不但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同时还把处理后的信息发送到知觉、感觉、运动区。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好吃的东西,就开始流口水,这就是“文字盒子区”的功劳。
正是因为阅读脑有这种特征,所以,孩子其实需要培养才能真正爱上阅读。
过早地逼孩子识字阅读,不可取!
阅读,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它涉及到视觉、语言、注意力、记忆力、感觉甚至运动等多个脑区,需要这些脑区一起配合才能完成。
然而,这些不同脑区的联合要依靠髓鞘。髓鞘就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表面的一层胶质细胞,可以保障信息传递得更准确、迅速。
一般来说,孩子在5-7岁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才基本完成,这时才有培养“阅读脑”的基础。
有研究发现,一些父母不顾孩子大脑的生理成熟程度,超前教孩子识字学习。刚开始,这些孩子是看起来更出众,但是到小学三年级以后,他们的阅读能力大多会被普通孩子反超。
给大家分享一个新西兰幼儿老师的真实故事吧。
这位老师有2个孩子,二女儿刚出生时,她一边给小宝宝喂奶,一边给3岁的大女儿念一本童话故事书,一连几天念了很多遍。
有一天,3岁的大女儿拿起童话书,一字不落地念出书上的内容。
于是这位老师忍不住惊呼:“哇,我生了个天才!”
后来,当大女儿7岁时,无意中又把这本书翻出来,妈妈说,“瞧,这是你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书,那时候你还会念呢!”
此时大女儿已经学习认字了,于是再拿起这本书来读,却吭吭吧吧地非常吃力。
这位老师说,大女儿在3岁时“念”那本书,其实只是在模仿性的背诵,因为妈妈念的次数多了,孩子无意识地记住了书中的内容。
等到了7岁,阅读需要经过大脑处理、识别、理解时,孩子反而念得没有以前流畅,而此时才是这个孩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所以,孩子在5岁以前,不用过分强调孩子能够认识多少字,会拼多少拼音,会做几个加减法。孩子大脑过早、过度开发,对孩子并不是好事。
要想孩子拥有“阅读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个长期过程。
唯一的捷径就是让孩子坚持每天阅读,不断训练,增强大脑神经的联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
那如何让孩子拥有“阅读脑”呢?
上面我们说了,孩子需要培养,才能真正爱上看书、阅读,拥有“阅读脑”。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的本质也是改变大脑的过程,这就是脑功能的可塑性。当我们理解了阅读背后的脑机制,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打造“阅读脑”。
1、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尽可能增加家中的藏书量
家中藏书本的家庭,平均能将孩子的教育向前推进3.2年。
除此之外,家中藏书量越高,爸妈本身的教育程度对孩子的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越小。
意思就是说,哪怕爸妈只是小学文化,但家里有很多书,孩子在这种书香氛围中长大,孩子最后受教育程度与那些父母受到高等教育的孩子相比,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曾经看过一张关于美国孩子阅读量的统计表,深受触动。
在美国,0-17岁孩子的家庭中,平均每家藏书本。哪怕是低收入的家庭,平均也有68.6本。6-17岁的孩子每年平均阅读23本书。其中,“经常阅读者”这个群体,每年阅读量是42.4本,基本上是每周阅读一本!
然而,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只有美国孩子的1/6。
2、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看书习惯的良好手段。亲子共读时间越多,孩子就更能从看书、阅读中得到快乐,对阅读这件事产生兴趣,然后逐渐地过渡到自主看书、学习。
我家孩子心心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姥姥家,我只能周末回去看她。每周回去,我都给她读绘本,绘本里有不同的人物,我就用不同的腔调给她读,然后,用她听得懂的词语形容书上的人物。心心可有兴趣了,讲完一遍,还要我再继续讲。
我上上次给她讲了《三个和尚》的故事,没想到,上次回去,她还记得里面的人物,然后拿着书给我说“妈妈,大和尚、小和尚、胖和尚,不挑水,没饭吃,花儿也死了……”
不过,亲子共读,不是照本宣科地读书上的内容,也不是非要让孩子多认几个字,而是要结合孩子的年龄,通过声调、模仿等,形象地给孩子讲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觉得看书、阅读是件好玩有意思的事情。
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
3、不要禁止孩子看小说
很多家长认为小说是闲书,会耽误学习。但脑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阅读小说其实可以增强脑神经的联结。
好的小说能让人感同身受,大脑中的感官和运动神经也会随着角色的活动而不断变化,增强联结,进而在生理上改变我们的大脑。
另外要提醒你的是,打造阅读脑是个长期工程,唯一不变的法门就是坚持每天阅读,不断刺激,不断训练。
4、激发孩子对书的好奇,培养孩子内在驱动力
很多孩子不喜欢读书,就是因为家长目的性功利心太太强,搞得孩子每次看书,都是处在一种被逼无奈的状态下,甚至把读书阅读,当做一种负担。
这种抱着上刑的心态去阅读,就算家长强制次,买上上千本书,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的。
想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除了家长要告诉孩子阅读的好处之外呢,帮助孩子挖掘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孩子的喜好和兴趣,跟孩子一起选购孩子感兴趣的书,这一步很关键。
小编推荐下面这一本书籍,助力孩子学习阅读的兴趣。
《学习没烦恼》是一套培养6-12岁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原创故事书。
这套书共10册,每册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分为10个章节,每个章节通过趣味漫画和生动的故事。
讲述该年龄段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应对方法和指导,让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解决困难、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学会各科的学习,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小学生个课上课下的高效学习方法,提升孩子的成绩,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亟需解决的学习难题,在这套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在这套书中都能学到,让学生更从容地面对和解决当下学习中的难题。
孩子厌学,学习动力不足?
孩子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
孩子不爱写作业,学习习惯太差?
读一读《学习没烦恼》系列吧!
这套书好在哪?
1.漫画有趣、搞笑,代入感很强。
用小学生喜欢的漫画形式,展现小学生的学习场景。漫画中的语言风趣幽默,情节趣味性很强,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故事中,学习简单实用的学习方法,轻松、快速地提高成绩。
通过贴合儿童的学习生活场景,生动有趣的语言,给出具体而详细的指引,孩子能够对照执行,并能够快速、有效、独立地应对学习难题。
一个章节一个故事,搭配一种方法,每一章节篇幅短小,轻松易读,便于小学生充分理解和快速掌握。
作者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学习难题了如指掌。给出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且专业、权威。
道理和压制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动力,仅仅就是压制。
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意识去认真思考:自己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而奋斗。
这跟我们大多数家长年轻的时候一样,上学的时候,不管家长和老师怎么苦口婆心,怎么捶胸顿足地劝说,但对于我们来说都无济于事。
一个明确了目标,内心有归属感的孩子,才更以积极的心态,用“学习”这个工具,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
一个勇敢追梦的健康孩子,即便跟大多数不一样,也好过他早早枯萎。
希望这套《学习没烦恼》,能够带给孩子如期绽放的养料,让他们在学习上拨开云雾,找到清晰的路。
链接放在下面了,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