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闹,尤其喜欢玩游戏。有些父母会担心某些“游戏”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但实际上一些有针对性的适龄游戏其实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关键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游戏该怎么玩,玩什么样的游戏。
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来说,游戏其实是他们锻炼大脑与身体协调性最好的方法,也就是锻炼逻辑思维最好的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因此,选对游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接下来将介绍五大类游戏,父母可以了解下哪些游戏是适合自家孩子玩的。
粗大动作的发育
粗大动作主要是指头部肌肉、上肢以及下肢肌肉的运动能力,以及在举、跳、走、跑等动作中表现出的协调能力,这也是孩子大脑发育成熟的一个衡量尺度。锻炼粗大动作,就能使大脑内的神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大脑也会更聪明。
2岁多的孩子基本已经掌握走、跑、跳等这些基本运动。根据这个阶段的身体发育特点,父母可以涉及一些锻炼孩子粗大动作的趣味性活动。
1、过平衡木
父母可以不用一开始就让孩子走平衡木,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过渡。比如说,刚开始可以在地上贴胶带,胶带可以贴成直线或者曲线让孩子沿线走。孩子走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就可以让他过真正的平衡木。
第二个阶段可以放个扁木条让孩子挑战,它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协调性,还能塑造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个阶段可以稍微加大点难度,把平衡木的高度往上调。孩子正在刚开始走的时候可能会走不稳,那么可以让孩子扶着墙或者扶着大人的手走过去,然后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控制平衡。
幼儿园的体能测试中就有一项平衡木考试,它根据孩子通过时间的长短来评分,家长可以提前让孩子练起来,到时候在考试中就能取得高分了。
2、平衡车
在孩子两岁左右,由于他们平时就已经锻炼跑、蹦、跳方面,所以家长可以着重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平衡车不仅锻炼四肢和骨骼,还能够锻炼平衡性和整个身体的反应能力。
在国外,平衡车是许多家长送给孩子第一辆车的首选,因为这个车需要孩子自己骑,自己掌握方向和平衡。它不像三轮小车和自行车一样,平衡车只能靠孩子自己,家长帮不上孩子的忙。
精细动作的发育
精细动作主要表现在手部,特别是手指的灵活性上。精细动作的发育需要依靠神经末梢的发育,其发育时间比粗大动作要晚一些。
精细运动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复杂性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精细运动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鉴别后期神经发育障碍和学习困难的孩子。
1、晾衣夹
晾衣夹是能锻炼孩子精细动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家长可以先带领孩子画一些衣服然后把它剪下来,然后做一个带绳子的架子让孩子把每件衣服夹上去。每次当我洗完衣服后,宝宝总是想要帮我晾衣服,但是他能做的就是拿一件衣服让我挂上去。这种游戏正好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满足他的好奇心。
2、串珠
家长可以去市场上买一些串珠类玩具让孩子玩。串珠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也能锻炼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如果家长不想出门,也可以找一根线,然后把吸管剪成一小段,这样也能让孩子串珠。
手眼协调类游戏
研究报告表明,学龄儿童在学校的时间中有85%的时间是用在手和眼的相互配合的动作上,包括美术、体育等课程。如果缺乏手眼协调的锻炼,那么学习能力也会减弱。
1、运球
家长可以让孩子拿大一点的玩具勺,里面放着一个球,然后在房间里定好A、B点,让孩子把球从A点运到B点,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拿卷纸芯来玩,把球放在卷纸芯的上面。
2、掷球
家长用绳子的一端穿过杯子,固定在杯子上,然后在纸箱上划一个缝,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纸箱上,也就是把杯子悬挂在纸箱上。杯子上面可以画上颜色或者数字,打到某个颜色或者数字的杯子记多少分。
然后在地上贴上胶带,固定孩子投球的位置上,可以要求孩子按照颜色来打杯子,或者按照数字来打。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根据指示来做动作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学会识辨颜色和数字。
认知游戏
认知游戏需要孩子通过各种感官来协调,所以,认知游戏也是早期教育的重要课题。
1、颜色的分类
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初步识别颜色的能力,也能够按照颜色来分类。父母可以在纸片上涂上各种颜色,然后拿出水彩笔,让孩子按照颜色把水彩笔放到相对应的纸片上。每次孩子放对了,都适当鼓励,增加他们的信心。
2、分类配对
家庭中有好多可以做分类配对游戏的物品,比如拖鞋、玩具、袜子等。父母可以拿出几双袜子,然后打乱位置让孩子自己配对。或者家长可以画几个图形,剪下来后,打乱位置让孩子配对,也是不错的方式。
情绪认知游戏
两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拥有复杂的情绪,比如开心、难过、生气等。孩子能正确认识情绪,有利于他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并由此学会调节情绪。
研究表明,老师认为清楚了解自己情绪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他们更容易跟别人交朋友,能够在班级内快速建立良好关系。
家长可以在几个球内装上淀粉,在球的表面画上不同表达情绪的表情,让孩子更加具体而又深刻的认识情绪。
枕边育儿寄语:
苏格拉底提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特别是对待孩子,家长不能一味灌输知识,而应培养孩子的兴趣,在趣味中锻炼。找到适合孩子玩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发展自我,快乐成长。
相关链接一:辅食别乱加,想让宝宝吃得好,遵循“四个一”原则
相关链接二:从小写到大写作文,不同年龄有区别,培养观察力是万能法则
相关链接三:浪姐*:亲爱的孩子,世界上除了童话,还有诱骗和拐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