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10点左右,经上海市专家组评估,上海又有10例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患者痊愈出院,目前共有25例确诊病例出院。上海医疗救治组专家、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出院病人基本为轻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8天,“目前上海共有名确诊病例,已经有9.8%的患者宣告治愈出院,目前例确诊病人中,8例病情危重,8例重症,这意味着危重症比例仅仅只有6%,剩下的患者均为轻症患者。”张文宏指出,我们目前对这个疾病仍然要保持警惕,“现在输入性病例目前整体控制得不错,确诊病例数在全国范围来看并不算太高,但也面临节后返沪人群不断增多,但大家不要恐惧,在我入驻这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来的10多天以来,我们就已经看到了25例病人治愈出院了。目前来看,这个疾病是可控、可治的。”当前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张文宏表示,随着春节后返程潮的到来,上海仍然会采取严密的管控的措施,但这需要大家的配合,如果只是医护人员在奋斗,这场战是打不赢的,整个疫情在上海仍然将会维持一段时间。“在特效的抗病*药物出来之前,现在的治疗方式和个体化、精细化的管理,以及多学科专家团队的配合,是上海治疗的主要经验。”张文宏表示,“这个病最有效的药物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我们医护人员的职责除了帮病人做好隔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帮助进入这里治疗的病人挺过2周,挺过2周之后,病人自身的抗体就起来了,病人自身就对病*有强大的对抗力量。”“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希望大家在返城后在特定的点待两周,学生待在家里好好做功课,上班族待在家里或单位好好工作,我们必须依靠‘闷’的*策,来‘闷’住病*。”张文宏进一步表示,“如果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闷’住病*,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离战胜疫情的节点就更近一步!”延伸阅读:为什么还不能预判疫情拐点?特效药何时出来?医学专家回应据最新数据,截至2月5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其中,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病例例,武汉市例。面对不断增加的数据,很多人会疑问,何时会出现所谓的“拐点”?昨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新闻1+1》中对此回应:现在的问题是,疫情的底数并不清楚,判断根据是不足的。现在社区和社会上未能进行隔离的病人,在家庭和社会的传播威胁性还是很大的。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这个“拐点”无法预测。此外,病*还有可能不断变异。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是新加在人体上的,它还有不断变异的可能,具体体现在传播性和致病性上,这也无法预期。人员流动、天气变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瑞德西韦已正式开始临床试验疫情紧迫,特效药何时出来、是否已经有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王辰指出,要想战胜疫情,有两条工作主线。一是防控和医疗,二是科学研究。面对这个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必须认识它的规律对症下药,科学应对。根据前期的结果,大家对瑞德西韦抱有比较大的希望,其他药物包括中药,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疗效。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个例的药品有效与否不是科学结论,一定要进行临床实验。例病患双盲试验瑞德西韦临床试验项目负责人、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介绍,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公司的在研药物,在前期的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均显示出对SARS冠状病*、MERS冠状病*有较好的抗病*活性,国外已开展瑞德西韦针对埃博拉冠状病*感染的临床试验。近日,我国学者报道瑞德西韦在细胞水平上对新型冠状病*也有较好的活性,但在人体应用前仍需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感染患者缺乏有效的抗病*药物,期待瑞德西韦在临床中的表现。按计划,2月5日启动的该试验将入组轻、中症患者例,重症患者例。曹彬教授介绍说,这项研究将执行严格的随机双盲试验,以评价瑞德西韦在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就是说,患者与医生都不清楚所服用的究竟是试验药还是安慰剂,一定要等到揭盲时才能确信药物效果。”待在家中觉得“憋”?体育运动科普专家给出建议,家长带头“动”起来这段时间以来,为积极配合防控新型冠状病*疫情,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响应号召,自觉留在家中。不过,长时间呆在室内,很多人直言在家里“憋坏了”,感觉胳膊、腿都要“生锈”了。为了缓解这一现状,不少运动专家给出妙招,让人们待在家里也可以运动起来。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研究员、体育运动科普专家王欢表示,家长们想让孩子能在家里“动”起来,首先要做的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沙发和床上轮着躺成为很多人最近的日常状态,而长时间不运动,家长和孩子都有一些懒惰情绪,虽然各种媒体上都有详细的居家锻炼法,不过,真要说动起来,对不少人来说还是挺难的。为此,王欢说,家长这时候就要起到关键的示范作用,带头动起来。当然,也有很多孩子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根本不愿意锻炼。王欢表示,这时家长可以使用奖励的办法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对学龄前或者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带动他们玩“跳房子”、“过独木桥”等趣味很足的体育游戏,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游戏中还可以给孩子设定目标,完成好每一步都给他们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亲子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和家长也都能动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增强自身免疫力。”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王欢认为,可以参照手机上的健身软件里详细教程进行锻炼。“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对于上面说的那些趣味体育小游戏不感兴趣了,这时手机里的健身软件就派上了用场,可以在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和强度,跟着视频动画进行锻炼,采用循环训练法完成力量、柔韧性、心肺机能的训练任务。”不过,王欢也提醒大家,居家锻炼,保持正常强度即可,不太适合加大训练量。此外,王欢表示,居家健身的同时,心理调节也很重要。“有疫情当然不是好事,大家都不希望发生。不过,既然发生了,我们可以从中寻找一些积极的因素。”她说,“因为平时大家都在忙工作,忙学习,没有这么多相处的时间,我们以往的思维大多是孩子的教育都交给学校了,其实,家庭教育一直是被忽略的。这一次,我觉得可以说是很好的培养家庭锻炼氛围,让教育回归家庭的一个好机会。”王欢呼吁,大家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培养家庭健身锻炼的习惯。“从国外先进经验来看,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对于每个人的健康而言尤为重要。要培养好的习惯一定离不开家庭,以往我们锻炼更多时候是被动的,尤其是孩子们,他们在学校更多时候是为了体育测试达标等目的去锻炼,是被动的。而这一次,我们就是为了身体健康的目的去锻炼,去放松身心,这是主动的。家庭运动也是对学校运动的一种延续,一种补充。”她说,“全家人一起来运动,这样不仅能让家庭更和睦,关系更融洽,同时也能帮助每个家庭创建运动健康新模式,从而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这是受益无穷的事。”来源:综合澎湃新闻、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