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玩会儿再做”、“才刚放假,等收假的前几天再做”、“今天外出太累了,明天再做吧”……这些现象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且或多或少都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体验和学习计划,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呢?——拖延。
01
什么是拖延?
拖延(procrastination)被界定为一种典型的自我调节失败行为。开始,一些学者侧重于从认知和情绪的角度来理角拖延,将拖延看成是“个体不必要的推迟任务进而导致主观不适的体验“(Solomon,),后来的研究则从拖延行为带来的结果来看待它,如认为拖延是“延迟原来计划行动的开始或完成”(Mann,)。现在普遍认为拖延的定义是:“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动,尽管预见到该行动会因而变糟。”(PiersSteel)
02
我们为什么拖延?
1.从人格上,我们总是不急不躁较迟缓、反复思量且优柔寡断、主次不分、追求完美。这让我们对事不断思量、推迟,最终错失良机。
2.从外部环境上,工作或环境压力过大、计划安排太满。这使我们想要逃避过大压力和过满计划而拖延!
3.从心理上,我们往往规避决策的心理倾向。比如周末,别人问:“去哪玩?”你说:“不知道,要不改天吧!”等类似现象皆是由此原因产生的。
03
我们该怎样改掉拖延?
1.行事果断,严控时间。
做事不要太过犹豫、思量太多,先做再思考细节,同时把握时间,杜绝拖延。
2.合理计划,释放压力。
计划安排合理适度,切忌过满;同时也要学会释放压力,找人倾诉或合理娱乐。
3.直面决策,勇于决定。
当我们面临决策时,不去选择逃避,而是直面决策,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那么,你是否主动拖延呢?快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