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治疗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5917246.html今天(7月16日)上午,南京、常州、扬州3市中考拉开了帷幕,其余10市的中考已于昨日收官。到7月18日,全省中考将全部结束。我们汇集了13个地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并邀请各地市特级教师,第一时间为大家解读各地中考作文。
1
南京市作文题(任选其一):
1.材料题:学校有规定,不允许吃零食,同学三人去教师办公室送作业,看到老师办公室桌上有巧克力,老师说“吃吧”。一个选择吃,一个选择不吃。你是这三个学生之一,你看到了这一幕,有什么想法?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2.命题作文:《食趣》
点评:第一道作文题偏重于议论,同学既可以写师生的关系,也可以写学校的管理,还可以谈一谈如何待人处事,当然也可以谈一谈零食问题,这道题目同样充满了理趣和情趣。
第二道题目《食趣》:偏重于叙事,而“食”的内涵也非常丰富,所以学生在审题上不会有太大障碍。“从食本身来说,它既可以作为名词,也就是写食材,写食材的获得,写食材的成长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吃’,写品尝美食;还可以写美食的制作过程,它既能表现出第二个字‘趣’,同时在‘趣’中也能体现出情、味。(赵富良特级教师)
2
常州市命题作文:《社区的傍晚》
点评:这个题目究竟怎样入手?首先来审题。题中有两个关键词“社区”“傍晚”,是一个偏正短语,“傍晚”是中心词。
题目对文章的内容做了两个方面的限制,一是内容写社区的生活,二是写傍晚的人、物、事。题目适合写叙事类文章。从整体的构思上看,切勿把“社区”作文思考的重点,想着怎么表现社区,就会进入写作的困境,文章只要写傍晚的生活,点到社区即可。
从自己的写作体验中,选择适合两个关键词的素材。这个题目其实是一个引子,不同学生都应该用自己丰富的写作体验来生动的表现。(陈美玲特级教师)
3
扬州市命题作文:《家里来了客人》
点评:这是一道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题,于学生而言,没有审题的障碍,很接地气。设置的情境是每个学生都曾遇到过的,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写,情境的设置恰好有效地限制了套作的可能,能考查出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所以作文题貌似简单,但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功夫还是在平时。作为考生,要学会调动生活的积累,寻找“家里来了客人”之后值得写的内容。(张梓琳特级教师)
4
无锡市命题作文:《风从这边来》
点评:这道作文题可以有四层理解:
第一层理解:风之虚实。实指自然之风,春夏秋冬、早晚阴晴;虚指风的象征义或者借代义,以风来指来自“我”之外的情感、力量、影响、哲理等,这是考查考生选材高下的;
第二层理解:风之方向。就是“这边”的具体指向。山川河流、古今中外、学校家庭、大街小巷,甚至是书籍等。“这边”的指向,决定了考生的立意高下;
第三层理解:风之意义。从这边来的风对“我”有什么影响,让我感受或者感悟到了什么?让“我”的观念、态度、思想、情感等有什么改变?
第四层理解:风之性质。是骤雨狂风,还是细雨和风;是有味之风,还是寡淡之风,这一层考查学生的描写之功。
“风从这边来”虽然有些抽象、文艺,但却让学生有话说、乐表达。(张增光特级教师)
5
镇江市命题作文:《查》
这种独字命题的方式,镇江市年的中考作文题“补”就出现过。相比较而言,今年镇江市作文命题体现了传承性、开放性和创意性的三个特征。
一、传承性。作文题既便于学生动笔,没有人为设置审题障碍,又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尤其是独字命题形式前面出现过,命题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二、开放性。以“查”为题具有开放性。生活中的检查、调查、翻检查看比比皆是,既能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写出真情实感,又能有力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体查、社会调查、人生自查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三、创意性。“查”是个动作,如何通过这个动作、行为激发学生去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抓住这个动作特征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富有个性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有创意的表达。(陆其勇特级教师)
6
南通市命题作文:《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点评:题面质朴,但外延广阔,“意在唤醒学生的成长,引领学生回眸过去的某段日子,回味心弦被拨响的某个瞬间。”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回归学生内心的自我观照。
“那段日子”与“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细细玩味,无论是命题者还是写作者的智慧就在这一“忽然”之中。
“忽然”是瞬间的发现、领悟,是一种自我内心体验的倾吐与表现。“那段日子”的经历,有过程有细节,很重要;“忽然”之间的“过程”尽管是“刹那”的,但写具体写充分,才能突出“长大”这一题旨所向。(丁卫*特级教师)
7
盐城市命题作文:《长学问了》
点评:《长学问了》题意简洁,无审题障碍。“长学问”是感知与体验,故写作视角应为“我”。
命题者温暖而友善的意图鲜明:在确保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的前提下,又鼓励其记录体验、审美生活,追求“思想的含量和精神活动的品质”。
“学问”可泛指一切的让人有所广益的事件、事物或道理,如成长故事、旅游奇遇、平凡世相、诗书趣味等。“长”有获得、增长、扩大、丰富和拓宽等意,隐含着“发展的动态”。
“长的学问”可为认知的改变、能力的提升、精神的洗礼、视野的开阔或是方向的明晰等。“了”表示事件已发生,还隐含作者为“学问”的获得而庆幸或回味。
构思时要“三问”,什么长学问、长了什么学问、为什么长学问,从而写出感性叙说与理性元素并存的佳作。(*友芹特级教师)
8
宿迁市材料作文:以“万事万物大都普通”为材料主旨
点评:走出以往“命题、半命题、话题”传统作文写作模式,即给定材料文字,依据引言,敞开思维,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进行作文。材料部分,给学生提出了要求,也放开了学生手脚,有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鲜明特征,有效拉近中考与高考的距离,让学生向着高远的目标前进。
“万事万物大都普通”是材料的主旨内容,也是学生写作的普遍构思。如果仅把视角集中在“普通”二字之上,很难找到写作的突破点,往往落入千篇一律的窠臼。
“普通”,能绽放出不平常的色彩,能迸发不平凡的力量,能彰显不一样的魅力……”透过“普通”,看不“普通”才是文章的立意点,才是命题者的真正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平凡背后的不平凡,表达自然的丰富,社会的多彩,人生的价值,才是阅卷者赋分点。(高行亮特级教师)
9
徐州市命题作文:《当你需要时,有我》
点评:延续生活成长类话题,引导考生